2024年,新增学位9.35万个,建成省“徐特立”县中3所;2025年,确保如期完成48个学位建设项目,增加基础教育学位9万个以上;推动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1月6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工作情况通气会。
2024年,新增学位9.35万个,建成省“徐特立”县中3所
2024年,新扩建学校幼儿园85所,新增学位9.35万个,其中新扩建公办高中5所,增加高一年级学位2860个。精准制定学位六年建设规划、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到2030年将新建高中19所,扩建高中8所,并通过挖潜扩容一批学位。
同时,长沙完善集团化办学政策,县域高中、城区新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建成省“徐特立”县中3所,建设市级高品质县中10所、培育县中特色项目28个,还研制了民办高中优质发展规划,家门口“上好学”的路径越来越宽阔。
长沙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1所,一、二级公办园45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2.7%。新增普特融合学校5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66%,送教上门比例降至10.67%,位居全省前列。安排9所高中、15所初中、34所小学分别托管、帮扶和联点建设大湘西的10所县中、47所初中、100所网络联校,构建了全县域、全学段的基础教育帮扶体系。
此外,长沙坚持育人为本,让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长沙发布全国首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指导手册,“一生一策”心理档案实现全覆盖。推进全员文体活动,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试点。深入推进“双减”,出台作业管理十项规定,研制市本级基础型作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传资料由27项减少至7项;建设校外培训智慧执法平台,查处校外违规培训机构508家处置过渡监管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396家;率先全省成立校外培训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
不仅如此,长沙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长沙工业学院成功创办并实现秋季首批招生;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增补列入国家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成立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2个;获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5个,约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普测;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得8金16银23铜,获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72金49银30铜,排名全省第一。终身教育品牌升级,建成省市级“爱晚”老年学校37所,力度全省最大;长沙入选第一批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服务大局积极作为,“校友回湘”实际到位资金463.56亿元,引进人才255人,接收捐赠1.35亿元,均居全省市州各类榜单之首。完成争资保项14亿元,超目标2.5亿元,同比增加27.3%。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就业率达89.04%。
2025年,预计增加基础教育学位9万个以上,优化中考考试、考查科目及成绩呈现方式
2025年,长沙教育如何做?
据悉,长沙将继续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突出把党的创新理论、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有机融入教学活动。用好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特色资源,开发一批红色课程群和红色精品研学线,深化“雷小锋”大德育和“思政+心育”融合育人,构建具有长沙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引导学生“知家乡、爱长沙”。
有序实施基础教育学位6年建设规划、3年滚动建设计划,确保如期完成48个学位建设项目,增加基础教育学位9万个以上,其中新建、改扩建城区公办高中7所(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雅礼中学新校区3个新建和周南中学、雷锋学校、南雅中学、长沙外国语学校4个扩建),在秋季入学前完成投入使用;制定优质民办高中、公办中职学位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办学规模、规划选址和建设时序;推进优质公办中职与非营利性民办中职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推动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多措并举提高优质高中阶段招生比例。
同时,优化中考考试、考查科目及成绩呈现方式,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并调整计分方式,引导学生爱运动、常锻炼;调整高中学校录取方式,推进高中“公民同招”,优化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遴选,减少和规范优惠加分项目。取消“小升初”外语特色招生计划。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并规范管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创建2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芙蓉区、天心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殊教育改革等国家实验区建设,探索出更多教育改革的“长沙样本”
此外,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持续加强心理健康、劳动实践和科学教育,建设初中学校实验室、计算机教室200间。启动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进学校体育课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深入开展全员文体活动,实施美育润心行动,举办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开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施“大先生”培养行动,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训培养和管理全过程;出台尊师惠师政策措施;加大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
聚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指导高校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及学科设置;积极推动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建设工作。聚焦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质量和在长转化率,建好市域产教联合体,鼓励和引导高校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鼓励校企人员“互聘互兼”。优化市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用好大学生创业基金,建好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保障机制,力争吸引15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长来长创业就业。